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今年六大税制改革引发关注 新一轮税改正在提速

发布时间:2010-06-02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经济参考报  字体大小[ ]

  市场关注今年六大税制改革

  新一轮税改正在提速

  在当前中国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税制改革被提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逐步推行房产税改革、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当前市场关注的几大热门税制改革,悉数出现在国务院日前批复的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这意味着新一轮税制改革正在提速。

  经济转型凸显税收调控重要性

  在去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等一系列税制改革的基础上,今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涉及六大税种,除了资源税、房产税和环境税,还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和完善消费税制度。

  “2010年要推进的六大税制改革,实质上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深化和延伸。”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03年举行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收改革原则。从这一年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的中国,将税收调控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我国迎接新一轮发展的重中之重。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上周就当前财政政策与财政工作形势做报告时,再次强调了税制改革的十二字原则,并提出当前税制改革要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安体富说,新形势下的税改要求体现了当前我国对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视。在这一形势下,今年推进资源税等六大税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时代的税改新思路

  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的举行,掀起了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在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也迎合了这一需求。

  六大税制改革中,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的推进,意味着未来税收将在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马海涛认为,在去年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的基础上,今年强调推进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体现了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我国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视,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中央日前已决定在新疆率先启动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基本方向的确定,为下一步改革的全面推进奠定基础。

  资源税改革最重要的是时机。马海涛指出,改革方案早在2006年就已具备,但因为国际油价上涨失去了时机。从今年看,国际油价有所下降,通胀预期虽有但不明显,推行改革的时机较好。

  相对于资源税而言,作为新税种的环境税改革面临更大挑战。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丁芸认为,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环境税体系,难免会有企业担心增加负担,因此如何规范现有环境收费并推进费改税是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消费税改革,安体富认为,在当前完善消费税制度,根据商品消耗资源的程度设定不同税率,有助于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税收导向。

  “近年来我国提高了部分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和大排量汽车等的消费税税率,除了合理引导消费行为,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节约能源资源的要求。”安体富说。

  更好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六大税制改革中,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的改革则突出了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丁芸指出,今年提出推进个税和房产税改革,其实质反映了我国未来税制改革的一大方向———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

  与发达国家以直接税为主相比,一直以来我国流转税比重高,所得税比重低。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不容忽视,而要调节收入差距主要依靠直接税,通过所得税和财产税同时调节收入的流量和存量。

  对于个税改革的方向,马海涛说,目前直接从分类计税迈向综合计税存在很多困难,而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则更符合目前的现状,也有助于更好调节收入分配,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而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房产税,专家们一致认为,作为财产税的一种,当前在我国推进房产税改革,更多是处于完善税制的目的,更好发挥税收对贫富差距的调节作用,同时作为一个地方税种,房产税的改革也有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证能力。

  马海涛同时强调,不能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简单寄希望于房产税的改革。

  今年税制改革重点还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对此,专家们表示,这一改革是在近年来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和房产税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和教育发展,公平税收负担的一项改革。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张福生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